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性依據
張衛(wèi)明
厘清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合理性依據,能夠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價值觀念更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知曉、認同和內化,激發(fā)全民踐行動力。
代表國家意志的憲法精神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依據
建國初期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中“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平、統(tǒng)一和富強而奮斗”以及現行憲法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彰顯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取向。
《共同綱領》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有思想、言論等自由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現行憲法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等分別體現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本思想。
《共同綱領》“提倡愛祖國”“發(fā)展信用合作社”“城鄉(xiāng)互助”;現行憲法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是公民的光榮職責”“維護和發(fā)展各民族的團結、互助關系”等彰顯著“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按照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要自覺地恪守憲法原則、弘揚憲法精神、履行憲法使命”,要善于從代表國家意志的憲法精神里找到培育的法律依據,積極維護憲法的尊嚴和權威。
符合人民利益的執(zhí)政理念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依據
中共一大、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以及黨的七大分別提出了“消滅社會的階級區(qū)分”“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tǒng)一的、富強的新中國”;以及鄧小平提出的“依法治國”理念,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方略,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依法執(zhí)政”的要求,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十八大強調“必須堅持維護公平正義”、“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等體現著黨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念的追求。
中共三大提出“反對軍閥反對帝國主義”,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十六大提出“發(fā)展、壯大、鞏固、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十五大提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六大提出“防止消極怠工”、八大提出“克勤克儉”、十二大指出“埋頭苦干”、十四屆六中全會倡導“愛崗敬業(yè)”、十五大提出“大力弘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十大、十四屆六中全會強調“誠實守信的職業(yè)道德”、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誠信友愛”;七屆四中全會指出“與人為善”、八大提出“知識分子同工人農民形成親密的團結”等是黨對公民在“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方面提出的明確要求。
提出和遵循符合人民利益的執(zhí)政理念,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重要法寶,自然也是我們在現階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依據。
引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蘊含著與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適應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追求。它要求人們在處理自身發(fā)展與國家關系時,既要充分實現自身價值,又要服從國家整體利益;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時,既要堅持自己的權利、滿足個人需要,又要履行相應的義務、注重社會貢獻;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既要關注自我利益,又要互利合作、共同發(fā)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了國家“軟實力”內核,表征著國家發(fā)展目標與市場主體利益的一致性,能夠獲得廣大市場參與者的一致認同,有利于將“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和諧發(fā)展”等國家精神自覺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內在追求、合理處理個人價值實現和國家發(fā)展需要的矛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本質要求,為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道德保障,有利于市場主體遵循相同的道德規(guī)范和倫理準則,增強人際信任強度,擴大個體合作廣度,自覺遵守市場規(guī)則,自發(fā)維護市場秩序。從這個層面來說,引導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依據。
傳承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品格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依據
齊桓公“尊周而富強其國”,荀子的稅收改革、商鞅變法以及西漢的鹽鐵專賣、宋王安石變法等都是以國家富強為目的。孟子的“誅一夫而非聞弒君”、墨子的“選天下賢良為天子”,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體現了先哲對民主、文明、和諧的追求。
莊子的“天放”,明清時期羅汝芳“縱橫任我”,黃宗羲的“專制制度乃天下之大害”等均表達著人們對自由的向往??鬃拥?ldquo;泛愛眾”,墨子的“不偏富貴”,張載的“人受一方”,王夫之的“君權可禪”等,展現了人們的平等要求?!抖Y記·禮運》中“天下為公”、張載的“公平則是非皎然易見”,呂坤的“公欲”等強調了公平思想。鄭國的“鑄刑書于鼎”,商鞅的“立禁”,韓非的“法不阿貴”,李悝的《法經》,以及黃宗羲的國家權力制衡設想等,是中國古代法治思想的精華。
先賢及其所形成的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以他們?yōu)榇淼闹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歷史依據。
?。ㄗ髡邌挝唬汉先宋目萍紝W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