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如何清除利益固化之害?
王鴻生
從歷史的角度看,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的利益格局,它反映不同社會主體在利益分配方面的處境和地位。但一個良性發(fā)展的社會,其利益格局應能隨經濟的發(fā)展而做出相應調整。反之,一個社會失去調整利益格局的功能,也必然會失去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從表面看,固化的社會利益格局似乎是穩(wěn)定的,但卻隱藏各種矛盾,積累破壞社會和諧的負能量。在中國古代,自然經濟的發(fā)展總是伴隨著土地集中、貧富分化、官場腐敗等問題,這實際上也就是社會各階層利益固化所導致的結果。但歷代王朝的統治者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因為皇帝本人就是特權的擁有者和保護者,不可能革自己的命,整個統治階級都不愿自覺、主動地實現生產關系的調整。最后,各朝各代都會迎來一場改朝換代運動。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歷史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到晚清,統治者在內憂外患面前仍然拒絕變法,頑固守護其特權和利益,導致辛亥革命爆發(fā)??箲?zhàn)勝利后的國民黨熱衷搞“五子登科”,并首先發(fā)動內戰(zhàn),卻不搞聯合政府,也不認真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使其失去了在大陸的執(zhí)政地位。歷史證明,利益格局在根本上是一個社會公正問題,凡是在這個問題上考試不過關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團體,最后都要被歷史所淘汰。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者,是舊時代一切不公正現象的批判者。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無論斗爭多么艱難殘酷,我黨總能根據革命任務的需要,針對中國社會生產關系嚴重扭曲的現實,提出具體的主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其中就包含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理想,即徹底打破千百年來中國社會因循的怪圈,鏟除一切產生和保護特權的制度,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但任何理想的社會都不可能一次性建成。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利益格局的固化,無疑就是一種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不公平。既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完美的天堂,真正的共產黨人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作為執(zhí)政黨,在此類“頑瘴痼疾”面前究竟有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無疑是一場嚴肅而巨大的政治考驗。
從更廣的角度看,通過改革打破社會利益固化的藩籬,不僅是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還是糾正不良政風和世風的需要。由于利益固化的藩籬首先保護特權,而受到保護的特權必然會失去對社會的責任。一個有特權思想的領導干部,其執(zhí)政的心態(tài)和作風必然是對權力和職位負責,骨子里是對自己的利益負責,而不是對人民和社會負責,于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便會大行其道。同時,由于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不完善,政府的職能還沒有完全轉變,行政權力對許多社會資源有直接掌控的功能,權力尋租的概率非常之高。尋租的權力肯定會表現出各種腐敗的形式,包括冒犯罪的風險接受各種賄賂,以及赤裸裸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由此而論,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實際上就是社會利益格局日漸固化情況下出現的不良政風。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四風”是一種作風之弊和行為之垢,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從根本上講,解決領導干部的“四風”是端正黨風、改良政風,同時也有助于匡正世風。
當年毛澤東同志講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時講過“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盡數》,是說經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受到侵蝕。一個社會自然也是這樣。按照一般社會學理論,利益格局的固化意味著人的社會關系影響發(fā)展,人的知識、才能和貢獻卻不一定能帶來成功,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社會地位的世襲。任何一個這樣的社會,都不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其發(fā)展的動力自會減弱,社會矛盾卻會逐步積累。對任何一個有歷史責任感的執(zhí)政者來說,此時都需要拿出勇氣和智慧來推進改革,而非堅守和保護這種固定的利益格局。其實鄧小平同志當年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時候,也特別講了先富帶后富、共同富裕和防止兩極分化的問題。在我國社會的總財富有較大增幅增長的今天,通過深化改革攻克利益固化方面的“頑瘴痼疾”,消除財富分配方面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就是要為我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與長治久安打造更完善的制度基礎,從而更加堅定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夢。
其實,從古到今,不管社會制度的差別,也無論發(fā)展水平的高低,利益總是最能牽動人心。在古代,面對自然經濟基礎上的社會利益固化,一些杰出的政治家都曾想有所作為。比如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張居正等人就曾借助皇帝的支持啟動過有影響力的改革,但結果都是人亡政息,其原因都在于傳統政治的保守性和自然經濟的封閉性。近觀之,蘇聯的解體也與其社會利益格局的固化和不能自覺調整有關。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政黨,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科學的認識,在誕生之初就是不合理社會利益格局的反對者。面對中國社會發(fā)展要求,我黨作為執(zhí)政黨當然不會被任何特定群體的利益所綁架,而始終會以國家、社會和全體人民的利益為宗旨。面臨中國發(fā)展的每一次歷史考驗,我黨也總是能與時俱進,在困難和障礙面前展示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可以肯定,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破除各個領域內利益固化的藩籬,能給更多的社會主體以均等的發(fā)展機會,這必將給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注入長遠而持久的活力。
?。ㄗ髡呦抵袊嗣翊髮W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