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如何認識《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
郝貴生
內容摘要:
目前理論界對《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五種認識:階級斗爭思想、“兩個必然”思想、“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思想以及“全球化”思想。認識這些問題關鍵在于認識《宣言》一、二章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一章主要論述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第二章主要闡述人的主觀能動性。一章是二章的客觀依據(jù),二章是一章的必然結論。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二兩種認識是從客觀規(guī)律性角度揭示核心思想,三、四兩種認識是從主觀能動性角度揭示核心思想。這四點內容不可割裂。而把《宣言》的核心思想歸結為“全球化”則是錯誤的。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為《宣言》)內容極其豐富、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一系列的基本觀點,但關于其最主要的或者說核心思想,中國當前思想理論界的認識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階級斗爭思想,二是“兩個必然”思想,三是“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四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思想,五是“全球化”思想。應該說,這幾種觀點都是《宣言》的基本思想,那么《宣言》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究竟應該怎樣認識上述觀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呢?
一、《共產黨宣言》闡發(fā)的基本觀點及其內在邏輯聯(lián)系
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首先必須認識《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內在聯(lián)系。
《宣言》一書的基本結構是七個序言、一個引言和四章內容。七個序言主要是《宣言》發(fā)表之后,在出版不同版本時,由馬克思恩格斯合寫或恩格斯單獨所寫,主要闡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性質、任務,并認真回顧了《宣言》發(fā)表后的歷史命運和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在肯定其基本原理的同時,對某些地方做了重要修改和補充,且指明了對待《宣言》的正確態(tài)度。引言簡要說明了《宣言》寫作的背景和目的。第一章、第二章內容是《宣言》全書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基本觀點主要是在這兩章闡發(fā)的。第三章主要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解剖了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根源、階級實質及其危害性,科學地分析、評價、批判了空想社會主義。第四章主要論述了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闡明了共產黨人政治斗爭的策略原理。那么《宣言》闡述了哪些基本觀點呢?筆者認為,主要闡述了十大基本觀點。
第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觀點。恩格斯在1883年談到《宣言》的基本思想時說:“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第二章在批判社會生活中各種攻擊、歪曲“共產主義”思想的錯誤言論時闡述了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關系:“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這難道需要經過深思才能了解嗎?”“思想的歷史除了證明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還證明了什么呢?任何一個時代的統(tǒng)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
第二,階級斗爭的觀點。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說:“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fā)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tǒng)治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第一章第一句話就是:“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第三,全球化思想。“全球化”是近幾十年來一些學者概括當今世界發(fā)展總特點時發(fā)明的一個新概念,意思是說,當今各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已經連接為一個整體并相互依賴。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并沒有使用過“全球化”這個概念,但許多學者認為,《共產黨宣言》已經闡發(fā)了這一思想,第一章在闡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資產階級的發(fā)展過程時講到:“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fā),到處建立聯(lián)系。”“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
第四,“兩個絕大多數(shù)”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并沒有消滅階級斗爭,而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取代了封建社會農民和地主階級之間的斗爭。他們還論述了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發(fā)展過程及其特點,特別指出無產階級階級斗爭與以往階級斗爭的最大區(qū)別就是“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shù)人的或者為少數(shù)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一思想簡稱為“兩個絕大多數(shù)”思想,其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思想。
第五,“兩個必然”思想。第一章在分別考察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過程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發(fā)展過程、特點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的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之后,在第一章的結尾中說:“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兩個必然”思想,即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和社會主義最終戰(zhàn)勝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第六,無產階級政黨思想。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不應該是自發(fā)的、分散的斗爭,而應是有科學理論指導的組織起來的斗爭,也就是必須有無產階級政黨即共產黨的領導。所以本書第二章的標題就是“無產者和共產黨人”。因此這章一開始就指出了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綱領?!缎浴氛J為,共產黨的性質是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共產黨人與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第一,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第二,堅持目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第三,由無產階級中最先進的成員和最堅決的部分所組成;第四,由科學的共產主義理論所指導。共產黨人的最低綱領是組織和領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最高綱領是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實現(xiàn)共產主義。
第七,“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缎浴芬圆糠忠婚_始就明確指出寫作《宣言》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反駁歐洲反動勢力對共產主義的惡毒攻擊和歪曲,闡明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即共產黨人的最終目的。“現(xiàn)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并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于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宣言》正是在闡發(fā)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觀點、群眾史觀和“兩個必然”思想之后,在第二章中科學地闡發(fā)了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馬克思恩格斯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并從七個方面反駁了歐洲反動勢力對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和“消滅私有觀念”的歪曲、污蔑的錯誤言論。
第八,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思想。恩格斯1883年在談到《宣言》的基本思想時,在闡發(fā)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和階級斗爭觀點之后,緊接著說:“這個斗爭現(xiàn)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第一章在談到無產階級斗爭特點時說,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隱蔽的國內戰(zhàn)爭將爆發(fā)為公開的革命,無產階級將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tǒng)治。第二章在批駁歐洲反動勢力對共產主義的責難之后說:“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即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一是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逐步建立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二是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三是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四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的社會聯(lián)合體。
第九,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從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角度闡述了社會發(fā)展的五個基本階段。但馬克思認為,社會的發(fā)展過程除表現(xiàn)為社會基本結構和構成因素的發(fā)展,還表現(xiàn)為人自身的發(fā)展變化。而且這兩種變化是相輔相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就多次闡發(fā)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思想?!缎浴分醒永m(xù)了他們的這一思想,在第二章結尾談到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又一重要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
第十,無產者聯(lián)合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多次闡述無產者聯(lián)合思想?!缎浴返谝徽略谡劦綗o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發(fā)展特點時就講到,這種斗爭由分散的個體的斗爭發(fā)展到聯(lián)合的組織起來的集體的斗爭。全書又在第四章最后一段闡發(fā)了共產黨人公開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之后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
應該說,全書還闡發(fā)了馬克思主義的其他一些基本觀點,如生產力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批判拜金主義、資本主義制度掘墓人、自由觀、雇傭勞動、教育、家庭觀、國家觀、社會主義民主、發(fā)展生產力等思想。全書的各種觀點特別是基本觀點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內在的邏輯關系的。而主要邏輯關系就是一、二章之間的邏輯關系。《宣言》一書是在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之后寫的,馬克思恩格斯的最終目的是闡發(fā)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和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不是他們頭腦的主觀產物,也不是客觀精神的啟發(fā)和所謂理性原則推導的結果,歸根結底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及其歷史趨勢所決定的。正是依據(jù)唯物史觀的這一基本原理,該書第一章重點考察了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依據(jù)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和階級斗爭規(guī)律原理考察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發(fā)展和滅亡的歷史必然性。因此該書前五個基本觀點主要就是闡發(fā)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以及資本主義由產生、發(fā)展到滅亡的客觀趨勢。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黨人在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之后,不是消極等待資本主義的滅亡,而是把無產階級的追求目標與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一致起來,依靠自身的斗爭,去促使資本主義的滅亡,由此產生了共產黨人和共產主義理論及其綱領、手段、方法。這主要就是第二章闡發(fā)的重點。因此可以這樣概括兩章之間的關系:第一章是第二章的理論和客觀依據(jù),第二章是第一章必然的邏輯結論,也就是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反映的必然結果。
二、如何評價流行的關于核心思想表述的幾種觀點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內在的基本邏輯聯(lián)系,那么就較容易正確揭示其核心思想。人們之所以對《宣言》的核心思想認識不同,是因為人們選取的視角不同。據(jù)筆者觀察,人們或是從客觀規(guī)律性的角度,或是從主觀能動性的角度認識其核心思想。關于從客觀規(guī)律性的角度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就有兩種觀點。其一是階級斗爭思想。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說的貫穿《宣言》的三個基本思想,即經濟基礎是社會政治、精神的基礎;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無產階級階級斗爭導致階級的最終消滅。這三點的核心是第二點。毛澤東1920年最初讀《共產黨宣言》時主要就是從這一角度認識和掌握《宣言》的核心思想的。其二是“兩個必然”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說,《共產黨宣言》的任務,就是宣告現(xiàn)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以上兩點表述不同,實質完全相同。前者是后者的哲學依據(jù),后者是前者的具體體現(xiàn),二者之間并不矛盾。
近些年來,許多研究《宣言》的學者特別著重研究《宣言》的“全球化”思想。筆者也認為,雖然《宣言》中沒有直接提出“全球化”概念,但資本主義發(fā)展進程中“全球化”的特征卻已經被揭示出來。而且這一思想對于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以及當代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及特征也是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者在研究《宣言》時過分強調“全球化”思想,甚至把其作為《宣言》的主要思想加以研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文獻研究中心2001年出版的《〈共產黨宣言〉與全球化》一書,顯然是突出了“全球化”思想,似乎“全球化”思想成為《宣言》的核心思想。這是筆者所不贊同的。
還可以從主觀能動性的角度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傳統(tǒng)觀點認為,《宣言》的核心就是“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正是從這一角度認識的。這一思想與從客觀規(guī)律性的角度揭示的《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階級斗爭和“兩個必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階級斗爭”和“兩個必然”思想是“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的理論和客觀依據(jù),而“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則是“階級斗爭”和“兩個必然”思想反映到共產黨人的頭腦中之后形成的實踐內容和目標。它們之間是沒有任何矛盾的。在這一問題上,思想理論界主要有以下分歧。
第一,從否定“消滅私有制”思想出發(fā),根本否定《宣言》的理論價值。辛子陵2008年初在互聯(lián)網上公開發(fā)表《走出〈共產黨宣言〉的誤區(qū)》一文,之后又發(fā)表文章認為,《宣言》的根本錯誤就是提出了“消滅私有制”思想。他認為,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中的空想社會主義成分”,是《共產黨宣言》帶有的“歷史局限性”、是基于“道德感情色彩”的“過激主張”。辛子陵的觀點一方面說明他確實抓住了《共產黨宣言》的要害問題、根本問題,也是核心問題。但由于他根本不懂得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導致他運用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觀點理解《宣言》的核心思想特別是“消滅私有制”的思想,因此不可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如他認為“消滅私有制”的結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單純“道德感情色彩”的產物。
客觀地說,馬克思恩格斯寫作《宣言》之前,其世界觀、價值觀、立場、感情確實已經徹底轉移到工人階級方面來,基于對資產階級的憤恨和對無產階級的同情、熱愛確實是馬克思恩格斯能夠寫作《宣言》特別是闡述“兩個必然”和“消滅私有制”思想的重要原因,但這不是主要或根本原因。從根本上說,《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對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進程的大量感性資料進行篩選、分析、提煉、概括、推理、歸納、綜合的產物。辛子陵看不到馬克思恩格斯與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歷史觀的根本區(qū)別,只是抓住馬克思恩格斯對工人階級狀況的同情心,就主觀武斷地否定“消滅私有制”的科學結論,顯然是錯誤的。再如,辛子陵認為,《宣言》一方面高度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說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而為社會主義所取代,這是自相矛盾的。而且辛子陵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依據(jù),借口蘇聯(lián)解體和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曲折和錯誤,斷定社會主義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資本主義才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永恒現(xiàn)象。這說明,辛子陵根本不懂唯物辯證法發(fā)展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把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的辯證的、歷史的認識看作“自相矛盾”,甚至借口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的曲折和反復性這種所謂“實踐”事實根本否定《宣言》的科學結論,這難道不是典型的形而上學思想嗎?筆者專門寫文批駁了辛子陵對《宣言》“消滅私有制”思想的歪曲和根本否定
第二,歪曲“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一是認為“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應該翻譯為“揚棄私有制”和“兩個揚棄”。理由是“德文”中的原詞有“揚棄”的含義。這里翻譯為“決裂”、“消滅”就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絕對對立起來,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對資本主義“排斥一切”的理論依據(jù)。中央編譯局的同志撰文講,“消滅”、“決裂”的德文原詞確實有“揚棄”的含義,但任何一種語言的一個詞語都可能有多重含義,德文詞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是著重揭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翻譯為“消滅”與“決裂”完全是正確的。辯證法認為,任何否定都是揚棄,都是否定中包含肯定。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根本否定絕不是否定和排斥一切。實踐中出現(xiàn)的錯誤傾向是對該思想的錯誤理解,而不能歸結為翻譯的錯誤。二是認為“消滅私有制”只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用勞動者的沒有剝削的個人所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的剝削的私有制。這種理解也是錯誤的?!缎浴芬辉購娬{,共產黨人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根本否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階級社會否定另一個階級社會的所有制那樣,只是用一種新的私有制取代舊的私有制,而是從根本上否定和消滅整個私有制,消滅階級產生的經濟根源,最終實現(xiàn)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共產主義社會。把《宣言》中的“消滅私有制”思想歪曲為只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在實質上就是根本否定了共產黨人最終的追求目標和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容偷換為資產階級所接受的內容,是對《宣言》核心內容的根本背叛。三是認為《宣言》提出共產黨人的“消滅私有制”思想脫離了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馬克思恩格斯依據(jù)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在占有了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首先做出了“兩個必然”的科學結論。正是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和必然趨勢,共產黨人才把自己的奮斗目標界定在“消滅私有制”上,把共產主義的科學含義界定在“兩個決裂”上。這一結論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狀況完全相符。但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的奮斗目標,絕不意味著私有制一個早晨就能夠消滅,而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但絕不能借此而否定這一結論的科學性質。
馬克思恩格斯也是人,不是神,他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揭示歷史的發(fā)展趨勢及共產黨人的最終奮斗目標??陀^地講,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確實出現(xiàn)了馬克思恩格斯生前沒有預料到的新情況,但《宣言》發(fā)表后的160多年的人類歷史盡管有許多曲折,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沒有改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各國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沒有改變。
從主觀能動性角度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還有一種重要觀點,就是把核心思想歸結為第二章結尾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思想。其最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放教授。他于2008年9月22日在《北京日報》上發(fā)表了題為《〈共產黨宣言〉核心思想之我見》的文章。文中批駁了傳統(tǒng)的把《宣言》的核心歸結為“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的思想,其主要理由就是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是“從特定意義上把‘消滅私有制’概括為共產黨人的理論的”。他說:“如果是從一般意義上說,我認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這樣一句話: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這才真正是《宣言》的核心思想。以往由于我們未能領會或者不曾強調《宣言》的這個核心思想和精神實質,以致在實踐中犯過重大錯誤,這是應該切實引為深刻教訓的。”他還提到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思想,以及恩格斯在1894年1月9日跟兩位意大利記者談到未來社會的新思想時所說的:“我打算從馬克思的著作中給您尋找一行您所要求的題詞。馬克思是當代唯一能夠和偉大的佛羅倫薩人(即但丁——引者注)相提并論的社會主義者。但是,除了從《共產黨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話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這就是《宣言》中關于人的發(fā)展的那段話。學界還有一些學者贊同高放教授的觀點,其理由也大同小異。筆者并不絕對反對把《宣言》核心思想歸結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但反對以“人的發(fā)展”思想絕對排除“一個消滅,兩個決裂”思想。實際上這是從主觀能動性基礎上又派生出的兩個不同視角。我們知道,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改造的世界包括兩個世界:一是外部世界,二就是作為主體的人自身。實踐改造的這兩個內容首先是有區(qū)別的,同時又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一個消滅,兩個決裂”就是改造外部世界(第二個決裂也有改造人自身的含義),“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就是改造人自身。兩者須臾不可離開。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中就闡發(fā)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改造外部世界“消滅私有制”活動需要改造人本身,促進人的發(fā)展。他說:“無論為了使這種共產主義意識普遍地產生還是為了實現(xiàn)事業(yè)本身,使人們普遍地發(fā)生變化是必需的。”“私有制只有在個人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條件下才能消滅,因為現(xiàn)存的交往形式和生產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發(fā)展的個人才可能占有它們,即才可能使它們變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動。”
其次,人的自我改造和全面發(fā)展也離不開改造外部世界即“消滅私有制”的實踐活動。“革命之所以必需,不僅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能夠推翻統(tǒng)治階級,而且還因為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成為社會的新基礎。”私有制下的共同體是虛幻的、冒充的共同體,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聯(lián)合,對少數(shù)個人來講是自由的,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桎梏,是沒有真正的自由和發(fā)展的。只有在消滅了私有制的真正的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lián)合中并通過這種聯(lián)合獲得自己的自由”。
最后,“消滅私有制”過程與人的自我改造、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是同步進行的。馬克思恩格斯說,無產階級“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改變了環(huán)境,他們才會不再是‘舊人’,因此他們一有機會就堅決地去改變這種環(huán)境。在革命活動中,在改造環(huán)境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現(xiàn)代的個人必須去消滅私有制,因為生產力和交往形式已經發(fā)展到這樣的程度,以致它們在私有制的統(tǒng)治下竟成了破壞力量,同時還因為階級對立達到了極點。最后,我們曾指出,私有制和分工的消滅同時也就是個人在現(xiàn)代生產力和世界交往所建立的基礎上的聯(lián)合。”不可避免的“消滅私有制”的共產主義革命“本身就是個人自由發(fā)展的共同條件”。
因此筆者的結論是,把《宣言》的核心思想歸結為“一個消滅,兩個決裂”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都是正確的。傳統(tǒng)觀點中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視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思想的情況。但筆者反對高放教授把二者絕對對立起來,認為傳統(tǒng)觀點是“從特定意義上講的”,而“人的發(fā)展”思想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這是錯誤的。二者都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不能把“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核心思想而否定“消滅私有制”是核心思想,離開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的根本任務去奢談什么“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實質是把《宣言》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思想歪曲為資產階級學者可以接受的東西,用他們的所謂“普世價值”、“憲政”等理論解讀馬克思主義的“人的發(fā)展”思想。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人的發(fā)展”理論,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偏離或者背叛。這就是高放等人離開“一個消滅,兩個決裂”高談《宣言》的核心思想是“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實質。
三、認識《宣言》核心思想對我們的啟發(fā)意義
1.要從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的觀點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觀點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第一版序言中講:“希望讀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種見解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其實不僅讀《反杜林論》如此,讀任何書籍都是如此,特別是讀作為第一部系統(tǒng)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共產黨宣言》更是如此。但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和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者讀原著時,常常把原著的基本觀點割裂開來,孤立地學習、研究。如讀列寧的《辯證法十六要素》,許多輔導教材就按照原理體系把十六要素分解為辯證法的若干觀點。我的大學老師也是這樣教我的。直至20世紀80年代,我把辯證法十六要素放在列寧讀黑格爾的《邏輯學》的整個體系及對黑格爾思想的具體解剖中才真正理解了列寧辯證法十六要素的真諦,就是如何在認識過程中達到“觀察的客觀性”,把握自在之物本身,而不是枝節(jié)之論。讀《宣言》也是如此。
有些輔導教材或教師講解《宣言》時,也常常把《宣言》肢解為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而不同程度地忽略《宣言》全書基本觀點之間的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書中的一般原理的應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筆者認為,每一個基本原理在應用時,都不能割裂與其他基本原理之間的內在邏輯。如果對原理采取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只是抓住甚至夸大書中的某一原理,忽略或貶低其他基本原理,就會導致錯誤的實踐結果。對《宣言》核心思想的認識也是這樣。
前邊已經談到,關于《宣言》核心思想的幾種認識,我們都可以從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找到依據(jù)。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從不同的視角認識《宣言》本身,從不同的視角揭示《宣言》的核心思想的。一般說來,人們大多從前三個方面理解《宣言》的核心思想,筆者已經揭示了其內在聯(lián)系。而從人的發(fā)展角度認識《宣言》的核心思想,只是近些年來才出現(xiàn)的。
筆者認為,提出這一問題確實有積極意義,以往我們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程度不同地單純追求經濟的發(fā)展和所有制的變革,忽略人的全面發(fā)展??茖W發(fā)展觀強調“以人為本”為核心,筆者是贊同的,并解讀為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但是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盡管中央文件反復講,理論界寫了那么多的文章,但實踐中卻落實得不夠。其重要原因就是離開了“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在強化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狀況下,談何發(fā)展的目的是人民群眾,發(fā)展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群眾來享受?而理論界某些人大肆宣揚“人的發(fā)展”是《宣言》的核心思想,恰恰是離開了《宣言》的階級斗爭、“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等基本思想。辛子陵甚至以恩格斯1894年的論述來論證馬克思恩格斯晚年拋棄了《宣言》的其他基本思想。這種割裂《宣言》基本觀點之間關系的做法不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而是偏離或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2.堅持《宣言》的核心思想,指導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一個突出的貢獻就是再次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丟掉靈魂,強調絕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在十八大后的多次講話中也多次強調,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什么別的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曾經提出要努力做到“四個劃清”,第一個即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缎浴肥邱R克思主義的第一篇公開問世的代表作,而《共產黨宣言》的實質是共產主義宣言。我們的教科書一般都講“共產主義”有三個含義即:共產主義是一種理論,是一種理想、制度,也是一種現(xiàn)實的運動。這種運動的實質就是以共產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消滅私有制”、實現(xiàn)“兩個決裂”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的現(xiàn)實的活動。同時共產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反過來說,馬克思主義也就是共產主義。兩個概念內涵、外延完全相同。
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共產主義,堅持《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特別是核心思想,也就是堅持《宣言》的階級斗爭思想、“兩個必然”思想、“消滅私有制”和“兩個決裂”思想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思想,就必須承認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中國國內,仍然存在著兩種經濟政治制度、兩種根本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的激烈的斗爭,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勝誰負的斗爭并沒有真正解決。列寧說,只承認階級斗爭,不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是我們隊伍中相當多的人連階級斗爭理論和中國當今存在階級斗爭的客觀事實都不承認,那他們還是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者嗎?近些年來,我們黨內、國內圍繞“兩個必然”、“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的爭論和交鋒始終沒有停止,直接或間接否定上述觀點的思想相當猖獗。
在人的發(fā)展問題上,究竟是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文化引導、教育和塑造人,還是用資本主義文化、封建文化塑造人?是否要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認識中國當代社會思想領域的斗爭?關于這些問題的爭論也始終沒有停止。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寫的《宣言》的第一篇序言中說,不管25年來發(fā)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宣言》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我們今天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不管一個半世紀來世界發(fā)生了多么大的變化,出現(xiàn)了多少馬克思恩格斯生前沒有預料到的更多的新情況,實踐仍然證明《宣言》的基本思想特別是核心思想仍然是正確的,仍然是指導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的思想武器,仍然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研究、領會。
?。ㄗ髡邌挝唬禾旖驇煼洞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