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編者的話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是我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正確的價值觀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才能為人們所自覺遵守和踐行。本期“本周話題”就如何認識核心價值、如何科學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核心價值與核心利益
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是在價值群中居于主導地位,能夠引領社會思潮和集中體現意識形態(tài)本質的價值規(guī)范。它的形成有兩個條件:一是反映社會基本制度的本質和核心利益;二是反映處于統治地位階級的核心利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資本主義核心價值根本不同。有人認為,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是資本主義核心價值,其實不是。資本主義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它的根本原則是私有財產制度神圣不可侵犯,這一原則在核心價值上最集中的表現就是:私有神圣、個人本位。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度既是資本主義國家機器、資本主義憲法和法律維護的核心利益,也是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個人本位是貫穿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道德等領域的核心價值。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而是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價值。它服從而且必須服從保護私有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和個人本位的核心價值。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如果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權的訴求不利于或侵犯資本主義私有制度和個人本位這一核心價值,就必然受到限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封建社會核心價值也完全不同。中國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忠孝仁愛、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等觀念與“三綱”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它有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價值。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三綱”是不可繼承的,隨著封建制度的崩潰和滅亡,它會隨之逐步消失。忠孝仁愛、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是中國傳統道德,其中有價值的思想可以繼承和發(fā)揚。不能對封建社會的核心價值與文化道德價值不加區(qū)分,簡單把反對封建專制制度變?yōu)榉磳χ倚⑷蕫?、仁義禮智信和禮義廉恥,那樣就會造成文化和道德上的虛無主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以往社會的核心價值不存在繼承的關系,因為社會基本制度和利益主體不同,但可以批判繼承作為人類文化和道德積累的價值規(guī)范中的積極因素,改變其內容,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社會中人的行為和道德規(guī)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核心利益,反映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下的全體人民的核心利益,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不同于以往社會核心價值的特點。它的基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它的利益主體是人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本內涵體現了人民至上、集體主義、富裕公平等原則。
人民至上反映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它與以人為本是一致的。以人為本說到底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標準。它既不同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民本主義,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義。人民至上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即人民自己當家作主。人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最終決定權。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特有的核心價值。它不同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個人本位,也不同于中國封建社會否定個人利益、個人獨立性和個性的集權主義。集體主義是從個人與集體關系說的,集體主義并不否認個人利益和個人獨立性,不否認個人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而是強調個人利益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得到發(fā)展和保證。集體利益應該包括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尖銳矛盾時,應該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而不是集體利益屈從個人利益。集體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有利于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個人合理利益的實現,也有利于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確立和鞏固。
富裕公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方面。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應該是一個物質和精神都富裕的社會。盡管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也很富裕,但不公平,它的富裕是貧富兩極對立下的少部分人的富裕。社會主義的富裕是與公平相結合的富裕,它應該使社會富裕成為全體成員能共同享受的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富裕與公平,應該是統一不可分的。以往社會都是注重個人的幸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成中,幸福與和諧相結合,幸福源自和諧,和諧促進幸福,這種共同富裕的目標也是以往任何社會所沒有的。
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問題
李澤泉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非常有必要概括出簡明扼要、便于記憶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問題,尤其需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精華,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概括、高度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展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發(fā)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決定了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也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基本依據,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著眼于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思想基礎、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guī)范來概括,充分體現當代中國的基本價值理念和現實價值追求。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它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這表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因此,我們所概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反映社會主義制度屬性,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
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體現黨和國家與廣大人民群眾兩個層次的價值追求,并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價值觀的實踐主體,既包括政黨和國家,也包括廣大人民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方面的基本內容,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與廣大人民群眾兩個層次的價值追求。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解決的是我們黨和國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實現什么目標的問題,主要體現了黨和國家的價值追求。這些價值追求通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可以內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解決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問題,主要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這些價值追求通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可以為實現黨和國家的價值追求提供強大動力??梢哉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路徑的基本選擇,又體現了對廣大人民群眾精神追求和道德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體現這兩個層次的價值追求并使兩者有機統一。其中,體現黨和國家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導價值觀,主導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規(guī)范著國家發(fā)展方向,發(fā)揮著“安邦定國”的巨大作用;體現廣大人民群眾價值追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guī)范著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發(fā)揮著“安身立命”的巨大作用。兩者應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引領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創(chuàng)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科學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韓慶祥
從哲學上講,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要為當代中國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正確而又被人們認同的價值導向,就必須運用哲學的方法科學提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全社會認同的價值系統,它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方針,是激勵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民族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意識的本質體現,決定著社會意識的性質和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對于團結、引領全體社會成員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可以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引領社會思潮和社會風尚。應當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使其內化為人的價值理念、外化為人的行為規(guī)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同,并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還需要對其進行更精煉的闡釋,這樣才能發(fā)揮其積極的導向作用。深刻認識并精確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掌握科學方法。
準確定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完全等同于約束人們行為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對人在社會活動中發(fā)生的基本關系的一種根本的方向性的價值導向??梢哉f,核心價值觀是從人們接觸較多的道德規(guī)范中抽象出的共同價值觀,是從基本價值觀中提升凝練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社會成員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共同遵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既要針對并力求解決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根本問題,又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本質特征和時代要求。
反映人所面臨的“基本關系”。核心價值觀是對人在活動中發(fā)生的基本關系的一種根本的價值導向。從哲學上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對“人在活動中發(fā)生的基本關系”的一種方向選擇和處理方式。因而,應圍繞“人在活動中發(fā)生的基本關系”來選定既符合社會主義根本要求又符合人民群眾根本愿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所面臨的基本關系,從邏輯上講主要是: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事(活動)的關系。
體現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要體現社會主義的一般本質,又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還要體現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本質。此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體現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時代精神和當代人民群眾實踐要求的統一,體現全面性與核心性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具有較為廣泛的覆蓋面。
具有內在邏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符合當代中國實踐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其表述也要符合內在邏輯,這樣才具有科學性,易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宜“要”不宜“全”、宜“簡”不宜“繁”。繁多的表達難以真正對實踐發(fā)揮指導作用。應總結、提升全國各地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鮮經驗,遵循指向明確、抓住本質、高度凝練、達雅準確、簡潔明快、廣泛認同、便于記憶的基本要求,通過全面深入的研究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把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基礎工程、靈魂工程來抓,貫穿到各個方面,以堅定人們正確的理想信仰和價值追求。應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整合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和辦法,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影響,始終高揚時代主旋律。
(作者為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