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黨的建設的基石工程
鄭曉亮
最近召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工程、生命工程、基礎工程。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意義的最新總結和概括,這是對全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黨的理論工作者的如何認識、重視、支持和參與這項工程提出的責任要求和使命要求的最新解讀和強化。
1939年,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出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概念,1994年,中國共產黨人又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概念。前者是在革命時期,關系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后者是在改革時期,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全局。改革開放前的黨的建設主要是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今天黨的建設在前三項建設基礎上增加的制度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思想建設,思想建設的偉大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改革時期,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依然是思想建設,思想建設的偉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偨Y中國共產黨90年的發(fā)展歷程的根本經驗,思想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始終是首位。革命時期是這樣、建設時期是這樣、改革時期也是這樣,今后發(fā)展依然是這樣。只要中國共產黨生存與發(fā)展,思想建設的地位與作用就不能改變。這是對中國共產黨90年歷史經驗的一個真理性認識和規(guī)律性總結。大家知道,思想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是人實踐活動的反映;理論是人對事物的理解和論述,也是人實踐活動的反映。從一定意義上說,思想認識的深入轉變?yōu)槔碚撜J識;思想建設的延伸轉變?yōu)槔碚摻ㄔO。
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重點是圍繞黨在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進行,即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革命斗爭,武裝奪取政權,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建立新的人民的共和國。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成為指導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精神武器,《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法蘭西內戰(zhàn)》、《反杜林論》、《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資本論》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成為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的座右銘,中國共產黨把這些著作中的思想理論觀點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系列理論成果,也可稱為黨的思想理論系列成果,如: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理論;關于政策和策略理論,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等等。中國共產黨人將其概括為“毛澤東思想”,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串上述各個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第一大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
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重點是圍繞這個時期主要任務進行,盡管這個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方向受到極左指導思想干擾并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但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內涵的本質沒有改變,即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公有制為基礎的獨立的國民經濟工業(yè)體系,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物質基礎。這個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學習在指導思想上犯了極左錯誤,但黨的思想理論的學習與建設也具有積極的一面。這個時期,黨組織全黨繼續(xù)反復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系列經典著作,同時學習毛澤東著作,黨校、高校等開設《哲學》、《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課程,一直開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稱“老四門”。“老四門”課程的開設,成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標志性建設,整整教育了一代人,其影響力極其深刻與長遠,為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認識基礎。特別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應當說是成就巨大。在黨員干部隊伍和廣大人民群眾中,培養(yǎng)出一批批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系列理論以及其中“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公平正義”等系列思想、理論、觀點等方面在大家思想腦海中普遍得到了洗禮和認知,思想理論素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涌現(xiàn)出一大批黨的優(yōu)秀干部和英雄模范人物及理論工作者。
改革開放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點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開展中心工作,在繼承毛澤東思想基礎上,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全黨全國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指導了“以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農業(yè)化向工業(yè)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轉變。這個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與發(fā)展,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創(chuàng)新性回答了“什么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chuàng)新性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黨”,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性回答了“什么是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系列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大是大非、大戰(zhàn)略、大思考、大決策等全局性關鍵性方向性重大課題,這些課題核心歸結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問題。對如此關系黨、國家和人民前途和命運的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給予了全面、客觀、科學的系統(tǒng)闡述,為黨、國家和人民再度指引了光明偉大的道路,為中華民族立足于民族之林提供的強大的科學武器,有力指導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正確方向,并以其經濟實力不斷邁向世界前列的大趨勢,引領中華民族走向民富國強。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為指導不動搖,使億萬人民凝聚在黨的旗幟、中華民族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旗幟之下,當代中國才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正在實現(xiàn)著百年中國“振興中華”之夢。當今中國和世界都發(fā)展了和正在發(fā)生著巨大復雜變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諸多挑戰(zhàn)與考驗:敵對國家的敵對勢力不愿看到強大起來的中國,千方百計破壞和阻礙中國走向強大,制造事端、尋求破壞、挑撥關系、設計陷阱,領海領土、貿易摩擦、技術封鎖、經濟制裁、文化滲透、人權借口、軍事威脅等挑戰(zhàn)不斷,局部戰(zhàn)爭、恐怖主義、海盜犯罪、國際金融危機、核武器擴散以及火山地震、災難性天氣等人為和自然破壞災害不停,中國部分周邊和世界部分地區(qū)并不安寧;在國內,發(fā)展平衡問題、貧富差距問題、腐敗問題、分配公平問題、道德建設問題等諸多矛盾、風險、困難和問題,都在挑戰(zhàn)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考驗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智慧和理論精準,衡量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質量和利益取向,反映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原則和生命宗旨。
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是不斷加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石,離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根本武裝,這個政黨就失去了馬克思主義根本性質;一個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政黨,必須是不斷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離開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政黨就失去了生存與發(fā)展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建設始終是這個黨生存與發(fā)展的運動引擎。90多年的風雨歷程,黨的建設始終與黨的生命同行,黨的建設始終與思想理論相伴。總結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實踐發(fā)展,可以從一定意義上讓我們發(fā)現(xiàn):黨的思想理論與黨的領導干部、黨的群眾基礎,構成中國共產黨的三大生命基石。而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從黨的建設工程的角度看,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在黨的建設工程中處于首位,而且是處在黨的建設工程的始終,真正起到基石作用。
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思潮交織碰撞的年代,這個基石在浩瀚文化海洋中巋然不動,如同定海神針,把中國共產黨牢牢地鎖定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科學鎮(zhèn)寶之中,同時又正確自如地與其他各種思想文化火海進行交融、碰撞歷練和鍛造,弘揚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尊重其他對人類社會有積極意義的文化,吐棄落后低俗腐朽文化。堅決抵制那種詆毀貶低謾罵甚至攻擊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言論與行動,堅決維護馬克思思主義思想理論的正義性科學性和真理性。黨的十六大以來開展的先進性教育活動、科學發(fā)展觀主題實踐活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以及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等系列活動,都是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活動的內容、形式雖然不斷變化與創(chuàng)新,但都是以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為先導,帶動黨的組織、作風和制度等系列建設的不斷推動和不斷深入。那種以市場經濟為由、以金錢萬能為根企圖改變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放棄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傾向始終警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警醒黨員領導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最好結合,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思想理論基石工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國人民應對過內外各種挑戰(zhàn)、考驗的重大思想武裝工程。
因此,正如此次工作會議所指出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深入推進工程對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義,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不斷引向深入,加強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創(chuàng)新,繼續(xù)推進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加強對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闡釋,引導干部群眾更好地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進一步加大工程的宣傳力度,充分展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豐碩成果;深入開展對外交流,努力擴大我國在國際學術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繼續(xù)發(fā)揮工程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不僅是專家學者的理論學術研究工程,從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意義上說,他更是全黨的工程,是全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工程。各級黨的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都是該工程的實踐者。我們黨的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都應克服與己無關的錯誤認識,在創(chuàng)先爭優(yōu)中、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中來,真正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動員全黨全國人民積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來,以優(yōu)異成就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繼續(xù)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我們相信:這項基石工程必將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進程寫下十分光彩而奪目的一筆。以上所有這些應當是我們開展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的真正初衷與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