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_在线视频精品人_久久精品这里精品777_国产黄片大全在线播放

教材 怎樣改才能讓人滿意?

發(fā)布日期:2010/12/23 來源: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人民日報》

  從有人認為魯提轄拳頭“暴力血腥”,到《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交通規(guī)則”;從喧囂一時的“魯迅作品大撤退”到地動儀引發(fā)的“輿論震動”;從民間研究團體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質(zhì)疑,到由葉圣陶主編、豐子愷插畫的一套老教材受熱捧,一段時間以來,關于“教科書”的熱議不斷,引發(fā)社會各界的深入思考。   

      “你從父母那里學到愛,學到笑,學到怎樣走路??墒且淮蜷_書本,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有了翅膀。”教材,助力學生成長,但也問題與爭議不斷,是一副沉重的“翅膀”。如何理性認識教材的現(xiàn)狀與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在當前的市場機制、教育體制和文化環(huán)境下,給孩子們編寫更好的教材,使之成為更加輕盈有力的成長之翼,我們能切實做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觀念需要作出怎樣的轉(zhuǎn)變和調(diào)整?本期“時事觀察”,我們就這一問題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先生進行訪談,并匯聚各方觀點進行探討。      

      找準問題與出路——   

      最大的缺失在于缺少“梯度”   

      關于教材的爭議,焦點常集中在語文課本上。有人認為,現(xiàn)行語文課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經(jīng)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甚至有人認為,現(xiàn)行教材充斥了虛假、說教、篡改,應予以全盤否定,推倒重來。如何客觀評估現(xiàn)行教材的成績和問題?   

      溫儒敏: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前五十多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tǒng)編的,最近幾年,才開始實行一綱多本,即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由一些有實力的出版社組織編寫,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才可以發(fā)行。而各地區(qū)或?qū)W校采用哪個版本教材,原則上他們是有選擇的主動權的?,F(xiàn)在新編并通過審查批準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十多種,初中語文有8種,高中語文有5種。   

      事實上,各種教材編寫體例、選文都有差別,使用覆蓋面以及受歡迎的程度也很不一樣。有些媒體批評語文教材往往都比較籠統(tǒng),頂多是“舉例說明”,很少對多種教材做全面調(diào)查,也沒有量化分析,難免以偏概全。說“現(xiàn)行教材充斥了虛假、說教、篡改”,有失公允。說現(xiàn)有語文教材是“經(jīng)典的缺失”,也不太符合事實。拿新編的5種高中和8種初中語文教材來說,采用經(jīng)典作品的比重全都在半數(shù)以上,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采用經(jīng)典的課文占到70%。你可以批評說“這還不夠”,或者可以建議哪些經(jīng)典可上或可下,但總不宜籠統(tǒng)批評說是“經(jīng)典缺失”。目前有關機構正在組織對通行教材使用情況的大面積調(diào)查,據(jù)我所知,多數(shù)一線教師對教材配合課程改革的努力還是肯定的。   現(xiàn)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哪些新的變化?對現(xiàn)行語文教材的得失,您有怎樣的總體評價?   

      溫儒敏:和以往教材比,現(xiàn)有的語文教材普遍注重突出人文性,盡量考慮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問題探究(思考題)設計就注意多樣選擇,貼近學生語文生活,培養(yǎng)開放性思維,每一課還有閱讀鏈接或拓展書目,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外探究。這些都是新的變化,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精神。   

      但另一方面,存在的問題的確不少,媒體的有些批評是中肯的。特別是某些版本的小學教材,其選文以及問題的設計,包括教師用書編寫,對兒童心理照顧不夠,導讀和問答題設計過于說教,所謂思想性的體現(xiàn)也往往生硬表面,甚至有泛道德化傾向。還有的課文刪改過于隨意。社會上批評語文教材的意見大都是圍繞課文的選擇,哪些作品可以選,哪些不一定選,都可以討論。   

      我認為目前語文教材編寫最大的缺失,不在選文,而在普遍缺少“梯度”。過去的教材一般注重“梯度”,每一學段、年級,甚至一個學期的前、中、后期,課文、知識點和練習的安排,都依照深淺程度形成一條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線索。而現(xiàn)有的多種新編語文教材體例都變了,就是采用“主題單元”的框架結構,以主題來牽動整個課程計劃。比如有的初中教材三年6冊,費盡心思分列出諸如“家國情懷”“親情歌吟”“生命禮贊”“品行善惡”“藝術感悟”“親近自然”“時政聚焦”“科學之光”等二三十個單元,每個單元三四篇課文,都是按照主題類型來安排的,選文自然也主要從主題需要考慮,各單元之間本來應有的語文學習的邏輯遞進關系,就難于照顧了?,F(xiàn)在通行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也大都采用主題單元框架,有的甚至把初中已經(jīng)有過的部分“主題”重復一遍,加上必修課時間縮短到一個多學年,更談不上“梯度”了。用主題來劃分教學單元或板塊,往往顧此失彼,很少考慮難度系數(shù)和教學適用度,也難體現(xiàn)語文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這是迫切需要改進的。   

      辨明歷史和現(xiàn)實——   

      教材編寫需要“守正創(chuàng)新”   

      最近,一套開明國語課本頗為流行。“老課本”的走俏,反映了社會上對好課本的需求,也反照出當前教材存在的問題。“老課本”給今后的教材編寫帶來怎樣的啟示?   溫儒敏:《開明國語讀本》是葉圣陶先生上世紀30年代初編寫的一套小學教材,也是民國時期最出色的教材之一。這套教材尊重兒童的天性,內(nèi)容適合孩子,豐子愷先生的插圖充滿童趣,少有成人化的說教,課文和設計循序漸進,有梯度,遵循語言習得的認知規(guī)律。這些都值得我們今天教材編寫者學習。但那畢竟是70多年前的課本,適合那個時代孩子們的學習,如今社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孩子們從小就要接受很多以往可能沒有的新事物新知識,教材肯定要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不能照搬這套教材的編法,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育。   

      重讀《開明國語讀本》,還有《國文百八課》等,我們對葉圣陶先生那一代教育家的胸懷、志趣、學識深表仰慕,同時感到今人編教材困難比過去大,束縛也比過去多。葉圣老編教材基本上就是民間自發(fā)行為,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教育理念,出版后讓教師和學生去選擇,讓社會去作評價,外在的干擾是較少的。當時的教育規(guī)模也很小,教材卻放開出版,完全是自由競爭,社會對教材編寫不會形成太大的輿論壓力。而現(xiàn)今教育規(guī)模巨大,社會關注度非常高,動輒就是“政治問題”或“公眾事件”,教育部門不得不嚴加管理,即使一綱多本,編教材基本上也還是“官方”行為,而并非個人著述。社會的期望,教育部門的要求,加上出版社商業(yè)利益競爭的擠壓,編寫組擁有的自由度其實是非常小的,很多情況下只能做平衡的工作。這是體制性的問題,是國情,從根本上制約著教材編寫質(zhì)量,盡管很難解決,但總要不斷推進改革,為教育理論探討及教材編寫逐步創(chuàng)造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   

      實際上,教材也一直在順應時代中發(fā)展變化。比如環(huán)保話題,20多年前的教材中沒有涉及,在2000年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修訂中,就增加了關于環(huán)保的課文。在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教材怎樣才能既適合教學,又滿足現(xiàn)實需求,兼顧穩(wěn)定與變化?   

      溫儒敏:教材要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不宜老是改來改去,變動太頻繁。一線老師使用新的教材有一個適應和準備過程,變動太多,會給他們造成很大困難。當然,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實踐的反饋,及時和適當?shù)刈瞿承┬抻?。教材編寫需要不斷積累,需要相關學科研究方法的介入,又能隨著時代的變化有所革新和變通。“守正創(chuàng)新”這句話我看可以作為當前教材編寫修訂的準則。而那種鼓吹要“對抗語文”的顛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燒餅”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也不能解決問題。語文課程的改革難度很大,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扎實的調(diào)查和科學細致的研究,而不只是印象式的批評。在中國喊喊口號或?qū)懶┩纯煳恼氯菀祝母锞碗y得多,在教育領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還是多結合實際來提建設性意見為好。   

      打通教材和教法——   

      走出功利化與技巧化誤區(qū)   

      從教育實踐看,如何使用教材、采取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方法也很重要。許多孩子對語文課程的厭煩與逃避,很大程度上與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很有關系。怎樣轉(zhuǎn)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促成教材和教法的良性互動?   

      溫儒敏:如果把教材比喻為菜譜,那么教師就是課堂上的“廚師”。“菜”做得不好倒胃口,不能總是怪罪于菜譜,而應看看“廚師”的烹飪手法有無問題。根據(jù)我對語文課堂多年觀察研究,“廚師”合不合格,對教學效果非常關鍵。所以現(xiàn)在國家加大投入,推行教師全員培訓的“國培計劃”,我是非常贊成的。現(xiàn)在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修訂教材,另方面則要提升教師的素質(zhì)與教學水平,改革教學理念與方法,盡可能用好教材。   

      我們談論教材問題,不應該忘記目前語文教學存在嚴重的功利化傾向。為何不講梯度?除了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功利化心態(tài)。一切瞄準考試,便很功利,很焦躁,都在搞“提前量”,隨意增加教學難度。過去高考的緊張從高二之后才出現(xiàn),現(xiàn)在高一就進入緊張備考了。連初中生也總被提醒如何準備考大學,某些高中的課就搬到初中來學了。這種緊張還波及小學,甚至幼兒園、學前班,都在搞“提前量”。有的學前班就要求孩子認識3000漢字,“拔苗助長”現(xiàn)象相當嚴重。鑒于此,這次語文課程標準修訂,重新強調(diào)了教學的梯度,也意在抑制功利化焦躁癥。這是很值得關注的??磥?ldquo;梯度”不完全是教材和教學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基礎教育的全局性問題。如何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與要求,尊重教育規(guī)律,不急功近利,這是難題,整個社會都應當面對。   

      語文教學的另一不良傾向,是技術化。表現(xiàn)主要有:備課很程式化,講授多,涵詠少,講課過于瑣碎,美文鑒賞變成冷冰冰的技術性分析,甚至淪為考試技巧應對;太過偏重文筆技巧的訓練,而不在引導審美與表達方面下功夫;作文教學全都瞄準中考高考,進行以范文分析為核心的文體“套路”的練習,“文藝腔”盛行,“宿構作文”成風,等等。   

      技術化其實是教育競技化的結果,只面對考試,就遠離了教育的本義,不可能著眼長遠,也沒有耐心去關注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從教育的角度,則是無視學科自身規(guī)律和學生主體性。語文教學最需要而眼下最缺少的就是“涵泳”,是浸潤式習得。教材和教法都應當追求這種最佳的境界,引導“涵泳”,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與生活方式。   實事求是地看,目前完全拋開中考和高考來談課改是不現(xiàn)實的,課改和考試也并非水火不容,需要走出應試教育泥淖,在素質(zhì)教育基礎上實現(xiàn)新的平衡:讓學生既考得好,又不至于被題海戰(zhàn)術敗壞胃口,不會把腦子“搞死”,興趣搞沒了。知易行難,只要理性對待、講究規(guī)律、尊重學生、潛心改進,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眾 論      

      最好的教材是“文為學生而作”,是寫出來的,不是編出來的。   

——首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 鄭曉龍   

      語文教材編寫需要打破框框,讓具有語言創(chuàng)造力的人能夠把自己的好作品放到語文教材里來。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需要找到合適的文體來對應。   

——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校長 李慶明   

      社會轉(zhuǎn)型期,我們的科技、經(jīng)濟在發(fā)展,心卻沒跟上。這個時代需要養(yǎng)心的教材。   

——遼寧沈陽市教育專家 于永昌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語文觀,也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與方式。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問題,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廣益,良知不夠則難以修補,《開明國語課本》70多年后成為新聞,給我們上了一課。   

——南京師大附中教師 吳 非   

      老教材走紅一方面是它本身的開放性和文學素養(yǎng)引起了社會關注,也表達了人們對現(xiàn)在教育和教材的看法。另一方面,網(wǎng)上炒高價位,與商業(yè)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制造“印刷緊張”的嫌疑。   

——鳳凰衛(wèi)視策劃人 胡野秋   

      目前教材選文視野還不夠開闊,缺少體現(xiàn)時代特點的美文、切合現(xiàn)實生活的實用文、反映前沿科技新成就的科普文。   

——人教版第十套小學語文教材主編之一 蒯福棣   

      教材也是書,第一要務就是要吸引人,讓孩子喜歡讀,能理解。文章選擇一定要有意義、有趣、真實。不用把所有問題都講透,應留給教師發(fā)揮的空間。   

——烏魯木齊市教研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 譚 瑩   

      文以載道,寓教于文,古今中外的教育,以不同形式體現(xiàn)著這一點。關鍵是,什么樣的“文”才能切實承載和有效傳播孩子成長需要的“道”。如果課文本身不過硬、面目可憎,教育作用就無從談起。   

——人民網(wǎng)網(wǎng)友 子應語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